新闻资讯

新闻动态

首页 > 新闻动态

微山县向绿而行“碳”新路 谱写美丽微山篇章

日期:2024-04-14 07:41:09   来源:od体育官网在线登录入口

  ,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构建绿色低碳发展新格局,提升减污降碳协同治理能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推动ECO保护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创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山东省生态文明强县、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入选全国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谱写美丽中国建设的微山篇章。

  一是深入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擦亮蓝天白云底色。大力实施新一轮“四减四增”三年行动,坚持减污、降碳、扩绿、增长协同推进,强化工业源、移动源、扬尘源、生活源分类管控,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十条工作线”攻坚行动。高质量完成1家水泥企业超低排放改造,指导4家企业实施废气提标改造,对24家涉气企业现场“把脉问诊”;淘汰国一级以下非道路移动机械602辆,完成815辆非道路移动机械和1585辆重型柴油车监督性抽测;强化扬尘治理,整改问题484项。空气质量优良率为72.6%,全市排名第1。

  二是持续提升南四湖综合治理水平,绘就碧水清流画卷。扎实推进《南四湖流域生态保护三年行动计划》,深入开展水质达标攻坚行动,完成177个入河排污口溯源整治工作,建立“一口一档”;绘制南四湖国控断面周边水环境图,以“河湖长制”为抓手,实行“一河一图”“一河一策”“一河一专班”管理措施,建设智慧河长信息化管理平台,打造河湖智能管理的“千里眼”。深入推动劣五类水剿灭战,完成506个自然村污水治理、6.5万户改厕,配建住家船污水收集桶3600余个。配合最高检成功办理南四湖流域生态环境受损问题公益诉讼专案,推动生态公益诉讼写入《山东省南四湖保护条例》,筑牢南四湖流域生态保护法治屏障。2023年南四湖流域内南水北调干线条入湖河流水质优良比例首次达到“三个100%”,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

  三是全面优化湖区生态空间,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完成全县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明确“三区三线”,强化“三生”空间融合,有鸟类294种、鱼类78种、水生经济植物74种,这中间还包括珍稀鸟类“鸟中大熊猫”震旦鸦雀和全球极危物种青头潜鸭。加强湖泊、河流、湿地、岸线、森林等资源保护,完成矿山生态修复治理4626亩,治理采煤塌陷地1.22万亩,新增造林3100亩。实施环南四湖大生态带建设,积极地推进矿业权退出和退渔还湖,释放湖泊水面40余万亩,建成人工湿地6万余亩,保护修复原始生态湿地10万亩,揭牌成立“生物多样性司法保护基地”,开展保护生物多样性主题宣传活动20余次。持续开展南四湖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活动,累计放流各类优质鱼苗5亿余尾,保护水生生物多样性。

  一是调整优化能源结构。坚持“是矿不像矿,产煤不见煤,采煤不用煤”思路,围绕煤矿“四化”建设,推动清洁化生产、集约化利用,建成智能选煤系统,改善原煤煤质,大幅度减少了下游电力企业二氧化硫排放,促进产业链绿色低碳发展。统筹推进采煤塌陷地综合治理与新能源开发,投资3.8亿元建设国洋农场生态基地,建设集光伏发电、农业种植、渔业养殖、生态修复于一体的光伏电站,推动空间资源和新能源发展有机融合,投资4亿元的微山县博思储能示范电站实现并网。以“可再次生产的能源+产业融合”模式为方向,打造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多元化利用示范基地,打造“光伏+”应用上下游全产业链基地,全力推进两城独山岛抽水蓄能发电项目建设。

  二是发展绿色循环产业。高起点、高标准、高定位谋划现代农业循环经济产业园,带领企业大胆创新、勇于突破,将生产流程中传统的“资源—产品—废物”的单向流动方式,转变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闭路循环发展方式,在国内首创“煤矸石—建材—食品—生态渔业—有机果蔬种植”循环经济产业链,利用煤矸石撬动资金3.5亿元,实现利税2400万元,新增就业岗位800余人,真正让煤矸石变废为宝,循环利用。微山经济开发区、微山宜居新材料有限公司分别入选山东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试点产业园区和企业。

  三是打造绿色产业标杆。深入研究梳理绿色产业链图谱,“一链一策”提升稀土、中医药、新能源、数字化的经济等9条关键产业链,推进制造业链条式增长、集群化壮大、方阵型崛起。擦亮生态农渔金字招牌,建成国家级健康养殖示范场6处、省级现代渔业园区4处,渔业生态化养殖规模达到22万亩,“好水养好鱼、好渔在微山”成为共识。开工建设水蛭综合研发基地,打造水生道地药材交易中心。强化微山湖旅游区5A级景区、南阳古镇4A级景区和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带动,发展“湖区观光、岛上度假、渔村休闲”全域旅游模式。主动对接融入大运河文化经济带建设,建成全国第一个县级大运河博物馆,入选国家“十四五”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程建设项目库,全力打造文化“两创”发展和文旅融合高地。

  一是全力发展绿色公共交通。大力发展绿色公交,推广应用新能源公交,积极探索推行助学公交运营新模式,为城区11所中小学校2000余名学生提供助学公交服务,既解决道路拥堵、节约能源、减少污染,又提高了家长、学生对绿色低碳出行理念的认识。目前,全县220辆公交车全部为清洁能源和新能源公交车,城区公交车新能源化率达到100%,公交线个镇街,全面完成公交电动化,通车率、客运站点使用率达100%。

  二是推进垃圾分类提质增效。在新河湾公园建成全县首个生活垃圾分类主题公园,与1020家餐饮服务、集体供餐、食品生产加工单位和个人签订餐厨垃圾统一收运协议,实现统一收运、处置;在微山岛镇、西平镇等6个镇街试点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建设,镇村垃圾分类设施覆盖率100%。全力推进湖区生活垃圾治理和河湖岸线环境专项整治,加强建筑垃圾综合处置与利用,谋划建设年产200万吨建筑垃圾机制砂项目,实现城区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

  三是开展“美丽+”系列活动。统筹城市风貌塑造和有机更新,大力推进“六城同创”,滚动实施“微更新·精提升”工程,整体提升滨湖旅游城市新形象。积极开展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等创建活动,加快形成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持续开展“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系列活动,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让绿色出行、节水节电节能、“光盘行动”、垃圾分类等成为习惯。充分的发挥行业协会桥梁纽带作用和科协、团委、妇联组织作用,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争做生态文明理念的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推动形成崇尚生态文明的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