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常见问题

首页 > 新闻动态 > 常见问题

全文转发人民日报《讲述·垃圾分类工作就是新时尚》(上、下合集)

日期:2023-12-28 03:20:30   来源:od体育官网在线登录入口

  垃圾分类对生态环境、社会持续健康发展非消极作用正逐渐显现。全文转发《人民日报》文章:《讲述·垃圾分类工作就是新时尚》全文(上)、(下)合集。

  科技助力,让分类更高效(讲述·垃圾分类工作就是新时尚(上)),《 人民日报 》( 2021年04月22日 第 06 版),本报记者:刘毅、申智林、游仪、戴林峰;

  按类施策,提升回收利用效率(讲述·垃圾分类工作就是新时尚(下)),《 人民日报 》( 2021年04月26日 06 版),本报记者:田泓、巨云鹏、刘新吾、王永战,柯雨参与采写。

  近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提出“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坚决制止餐饮浪费,因地制宜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化、资源化,推进塑料污染全链条治理。”垃圾分类再次引发社会关注。

  近年来,垃圾分类作为一种新时尚,正被慢慢的变多人接受和认可。截至去年12月,全国46个重点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居民小区覆盖率达86.6%,垃圾分类对生态环境、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非消极作用正在逐渐显现。

  垃圾分类过程中,居民前端投放是不是正确,直接影响后端的处理效率。针对居民分类方式方法问题,各地各部门正积极采取一定的措施推动解决。

  提着袋、端着盆,一大早,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望月湖街道的“环保卫士”李玲走出家门。袋里是塑料包装的废纸巾,盆里是茶渣果皮碎骨头。路过收集点时,她熟练地将废纸巾放入干垃圾桶,盆里的茶渣果皮倒入厨余垃圾桶,还不忘叮嘱路过的社区物业工作人员李陆军:“李师傅,看紧点,分不到位的,多指导指导。”

  李玲坚持垃圾分类,已有好几个年头了。“以前,居民把垃圾囫囵一装,随手丢弃,汤汤水水洒一地。”回想起从前垃圾不分类给居民生活带来的困扰,李玲就开始琢磨怎么样做正确分类,并挨家挨户上门宣传。

  “多变少,大变小,干湿分离最重要。”李玲将自己的“小妙招”分享给大家:在厨房水池里放个过滤盆,平时择菜、切水果、倒茶水,直接将湿漉漉的渣滓倒入盆里,滤掉水分,便捷又高效。不少居民都借鉴了李玲的“厨余垃圾分类法”。

  随着垃圾分类在各地陆续推行,像李玲这样主动宣传推广垃圾分类的志愿者慢慢的变多。在安徽铜陵,早上天刚蒙蒙亮,74岁的垃圾分类督导员戴恒勤便早早地等在垃圾分类投放点前。不一会儿,一位老太太拎着一个塑料袋走来。“大姐,您的垃圾我帮您看看。”说罢,老戴接过袋子看了看,里面两块废电池格外显眼。“电池属于有害垃圾,得和厨余垃圾分清楚。”老戴一边说,一边替她把垃圾重新分好。

  “我们建立了垃圾分类督导员制度,督导员定时定点蹲点检查,成为社区垃圾分类前端的‘守门人’。”铜陵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中心主任周江磊说。

  “垃圾分类贵在人人参与,重在习惯逐步养成。”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固态废料控制与资源化教研所所长刘建国认为,垃圾分类需要群策群力、久久为功,各地应该逐步加强宣传引导,创新方式方法,提高居民的积极性,让垃圾分类成为大家的普遍共识和自觉行动,形成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

  “原来生活垃圾分类也能有‘科技范儿’。”家住合肥蜀山区丁香家园小区的方春琴,站在小区智能垃圾分类设备前,用卡片对准扫描区域,“嘀”的一声,垃圾盖瞬间打开,她将已分好的垃圾投入其中,垃圾分类积分随之打入她的账户。

  “我们小区每户都有实名认证码。”方春琴说,通过实名认证,每户投放的垃圾可在线溯源;长时间正确投递,还能获得积分、兑换礼品。

  “互联网+”参与垃圾分类,各地都在尝试: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街道引入智能垃圾分拣站,通过红外感应、机械手等设备实现厨余垃圾整包投放、免手动破袋等功能;上海建成垃圾分类全程信息化监督平台,实现生活垃圾全程追踪溯源、垃圾品质在线识别;兰州引入垃圾分类声光报警系统,工作人员可通过摄像头和对讲机远程指导居民进行垃圾分类……

  不过,一些居民也提出了意见:有些设备操作复杂,老年人用起来不顺手;有些智能垃圾桶清运不及时……“这样一些问题,都是行业发展过程中会出现的情况,要加快政府、企业、居民三方合力,建立起智能垃圾设备行业发展的相关规则,让居民乐享便利。”重庆市委党校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副主任周芳名认为。

  在督导时,戴恒勤发现,大多数居民具有环保意识,只是分类方式“不得法”。“粽叶是干垃圾,树叶却又是湿垃圾……”在网络社交平台,不少网友讨论了垃圾分类中遇到的难点、疑点。

  “随着《生活垃圾分类标志》新版标准颁布,垃圾分类规则也更加明确。各地规范虽有差异,但应坚持的根本原则是:要正确分类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和湿垃圾(包括厨余垃圾),其他垃圾不一定要分得太细。”刘建国说,垃圾分类要兼顾效果和效率。

  为帮助更多居民了解垃圾分类,江西赣州崇义县义安村的“垃圾分类达人”王祥有编写了一首小曲儿:“生活垃圾要分类,大人小孩都应会,废铜烂铁旧报纸,收购站里卖票子,瓜皮果屑苞谷叶,集中沤肥壮农田……”随着小曲儿的传播,慢慢的变多村民既愿意分,又分得准。

  “推行垃圾分类,要做到‘疏堵结合’,立法是‘堵’,激励是‘疏’。要针对各地真实的情况,因地制宜建立灵活多样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公众积极性。”周芳名说。

  “在加强宣传教育的同时,还应逐步的提升各地垃圾分类配套能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常纪文建议。

  一大清早,来自成都市锦江区的司机冯万发开着厨余垃圾清运车,将载满厨余垃圾的车子开到垃圾处理点,“公司与政府签了协议,负责垃圾转运。每天晚上收集厨余垃圾,装满车,停放在公司,第二天清晨送到集中处理点。”冯万发说。

  厂区师傅接过话茬,“我们引入了新技术,利用生物菌对厨余垃圾进行发酵,并脱水脱渣,实现了无害化处理。”

  推进垃圾分类从投放、收集到收运、处置的有效衔接,已成为各地建设高效垃圾分类处理系统的重要抓手。怎么样处理分好类的垃圾?怎么样提高资源化利用率和无害化处理率?各地都在积极探索……

  在上海老港生态环保基地,记者看到,各类垃圾从中转站送来后,根据分类不同,会采取不同的解决方法,或焚烧发电、或发酵炼油、或再生利用。

  上海环境集团运管公司老港分公司总经理朱四六介绍:“30多年前,这里还是一望无际的滩涂,长期承担生活垃圾填埋任务。”现在,这里经过数年升级、改造和扩建,不仅薰衣草遍布,还建成了以“印象老港”生态环保为主题约15万平方米的生态苑。

  “推行垃圾分类给末端处置带来的变化是显著的,分类后的干垃圾热值大幅度提高,每吨垃圾发电量增加。”朱四六说。湿垃圾分出去之后,需要焚烧的部分含水率明显降低,也减轻了污水处理负荷。干垃圾分离出来投入焚烧后,能尽早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

  “城市垃圾经过处理,变成电、天然气、生物柴油等资源,又回到人们的生活中,形成‘垃圾—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内循环。”重庆市洛碛国家资源循环利用基地相关负责人说。

  “处理湿垃圾,整体工艺路线可以概括为‘餐饮垃圾湿式厌氧消化 厨余垃圾干式厌氧消化 沼渣干化 沼气发电’。”上海城投环境集团老港处置公司生物能源再利用中心副经理张伟涛告诉记者。

  在预处理阶段,对餐饮垃圾与厨余垃圾中的油脂进行最大限度地提取,经过加工后可制作成生物柴油。之后,采用干式厌氧发酵产沼气技术,对餐饮垃圾和厨余垃圾协同厌氧消化,生成更多的沼气、少量的沼液和沼渣。“沼气可用于锅炉供热、发电上网;沼液通过渗沥液处理厂协同处理,沼渣脱水干化后进一步焚烧发电,还能开展应用于土壤改良剂、微生物菌剂等科研试验,以最大限度实现资源回收利用。”张伟涛说。

  同济大学循环经济研究所所长杜欢政指出:“通过科技引领,垃圾的资源化利用程度和因地制宜水平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重庆市环卫集团工程管理部经理王键说,基于川菜和火锅重油、重盐、重辣等特点,集团自主研发出符合重庆本地餐厨垃圾物料特性的餐厨垃圾处理设备,提高餐厨垃圾利用效率。

  “垃圾分类处理和利用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地方住建、市容、环保、教育、交通、国土等各个部门。”杜欢政说,目前,我国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利用的整个链条尚未建立起来,需要政府、市场、社会三方面一起努力。比如,一些地区生活垃圾前端分类不够完善,一些地区在垃圾清运环节存在“先分后混”的现象,这些都导致在末端处理时成本大幅度提升,削减了资源有效利用率。

  对此,一些地方已出台政策,对垃圾处理全链条进行规范。上海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丁伟介绍:《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施行以来,上海加强生活垃圾的基础设施建设,以满足最新的分类处理需求。

  “要最大限度地考虑各地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有的放矢,精准施策,才能形成社会共治的长效机制。”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固态废料控制与资源化教研所所长刘建国说。

  【矿博会】观众必读丨参观提前预登记,快速入场享清凉!邀约朋友来观展,特色奖品等您拿!

  中再生协会潘永刚副会长解读《“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加快废弃陈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 构建循环经济发展新格局

  政策动态|生态环境部征求《“十四五”全国危险废物规范化环境管理评估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意见

  【矿博会】观众必读丨参观提前预登记,快速入场享清凉!邀约朋友来观展,特色奖品等您拿!